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与日本园林景观设计有什么不同?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与日本园林景观设计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19-06-23 点击数:1159

        每个人都憧憬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花园,它是人们内心最隐密,最放松和最惬意的理想场所。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造这个梦。

        从海上仙岛“蓬莱”,再到文人的心中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种山水环绕、面水背山的闭合式的理想栖居方式,逐渐赋予了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梦以丰盈的羽翼,随着中式园林的形成,一个只属于中国人的“心灵后花园”从此诞生!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的出现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理想生活境域的无限追求。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流传历史悠久,从古代关于园林的故事有很多。“艮岳”则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园林之一,它的主人便是“不爱江山爱丹青”的千古画帝宋徽宗。艮岳是文艺皇帝亲自构思设计而建造的皇家宫苑。就因一个江南梦,这位柔情皇帝不惜背负昏庸之帝的骂名,倾举国之力,大势造园。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流传历史悠久,主要以自然为主,而日本的景观设计大部分也是以自然为主,那么日本的设计手法和我国的设计手法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一、布局


       日本园林早期(平安时期)形成“池泉筑山庭”的园林风格,面积较大,主要特征是模仿自然山水,有湖有山,若湖面较大,则湖中堆置岛屿,以桥连接。这个时期是日本园林逐渐脱离一味模仿中国园林,形成自己风格的初期。

       后来,禅宗传入,南宗山水画的写意技法使日本园林走向高度概括,极端的写意即出现“枯山水”平庭。


        中国园林虽都是写意手法造园,却没有如此的固定格式。《园冶》中讲究“巧与因借,得景随机”,即讲究因地制宜,景到随机,高方欲就平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

 

二、理水


        日本园林最为著名即其“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面,以小石象征岛屿,极端抽象体现山水关系。
而之“池泉筑山庭”虽用真山真水,但与中国园林讲究水的来龙去脉不同,日本园林注重的是水的形态,小溪平桥,宛如画中。

         中国园林讲究“疏园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谨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法则,水系无论大小,必曲折有致,有的还故意做出一弯港汊、水口以显示源流脉脉。同时也讲究聚散,所谓“聚则通阔,散则潆洄”。

 

三、叠山


        日本园林并不做太多大地形,往往是在水中置岛,模仿“一池三山”,且有一定的定式。如桂离宫,大岛和小岛布列。


          而中国园林的一池三山则要活泼很多,北海、中南海中的三山拉得很长,圆明园内福海中的“蓬岛瑶台”相聚甚近,避暑山庄的三岛一枝分三径。


         除了堆置岛屿之外,中国园林的山往往傍水而走,山水不分割。所谓“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胸中有山方能画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有些时候为了表示山脉贯通,还特意贴墙叠山,好似山脉遇墙,破墙而入。掇山时山石之间的结合也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图、卡、垂、挑等多种手法。中国的园林把山喻为全园的骨骼,可见山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四、置石


        日本枯山水的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追求敦实、光洁、平滑、简洁、底广顶削,务求稳重,而且不作飞梁、悬、挑等奇构,很少堆叠假山。
中国园林的置石分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和山石器设。


        对特置石也即孤赏石的石形也特别讲究,但其要求和日本园林中要求石形的稳重不同,它要求石形要优美,要具备独特的观赏价值,追求的是“透、漏、瘦、皱”有时还要“丑”,如杭州的绉云峰,因有深的皱纹而得名。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千穴百孔、玲珑剔透而出众。苏州的瑞云峰以体量特大姿态不同且遍布涡、洞而著称,冠云峰兼备透、漏、瘦于一石,亭亭玉立、高耸入云而被誉为江南四大名石之首。


总的来说,日本园林趋向纯净、极致、而有章法;而中国园林更追求惬意、自然、以人为本。

在线客服

  • 热线电话:18928759516

版权所有©2011-2019:广州田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17349号 技术支持:视点网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