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田园景观设计
1、新农村景观设计与田园风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应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以发展经济,建设村镇、改善环境,扩大公益,提高农民素质为准则。所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村容整洁”为基础,也是新农村园林风貌的根本体现。主要以农村实际与特点,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保持自然,形成优美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陶渊明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述了田园风光的闲适与悠然,让人心生向往。田园风格表现的主题以贴近自然,展现朴实生活的气息。田园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亲切,实在。在喧哗的城市中,人们真的很想亲近自然,追求朴实的生活,于是田园生活就应运而生,喜欢田园风格的人大部分都是低调的人,懂得生活,懂得生活来之不易!
新农村建设与田园风有机结合是伴生的关系,最能体现新农村建设风貌的方式,就是以田园风管来呈现。二者是承接的关系,以田园风光保留历史文脉与自然风貌,才能把新农村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型农村。
2、乡村景观的升华
所谓乡村景观设计,就是当地人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环境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进行改造使之适合人们的生活,乡村景观元素包含土地城镇、聚落、民居地形、植被等自然人文景观。
乡村景观的升华是以农村原生态特色的田园风光和文化活动为任务,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梳理一下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内容包括:乡村旅游的原生态特色、乡村旅游的传统文化基础、传统乡村文化与旅游审美、传统乡村景观资源与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发掘、乡村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
3、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对比前景发展
乡村生活一般都属于农民的劳作生活包括耕种时节的田间劳作、必要的集市贸易以及农闲时的娱乐生活;而城市生活则包含工作、购物、餐饮、娱乐、出行等密集人群的高节奏生活。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下的交通方式也有所不同,城市生活对道路交通的要求标准要远远高于乡村生活。乡村的发展速度不会造成像城市一样高密度的居住人群,这就不需要在旁边附带城市公园那样大面积的休闲场所。乡村居民的人口密度小,就使得乡土景观的人均绿化率要远大于城市景观。
乡村景观乡土化,从安全性上讲,能够增强亲和感,在遵循人性化空间尺度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实用性、耐久性及亲和感的景观;乡村景观乡土化,从审美性上讲,能够造就养眼的风景;乡村景观乡土化,从生态性上讲,就是造就一个比较稳定的、多样的生物可以生存生息的系统;乡村景观乡土化,从社会性上讲,能够具有地域性感受;乡村景观乡土化,从精神性上讲,能够使人产生安逸。
城市景观向乡村化发展:生态环境的营造包括多孔隙地面、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环境的循环与自我恢复能力、低负荷环境、人与自然、生物的共生等。循环人性化空间尺度,营造宜人的、舒适的城市环境与生活空间。现代城市建设中,大量使用混凝土、沥青、瓷砖、铁、铝、钢筋、塑料等材料。这些材料很难产生年代美,而取材于当地的材料,如自然石材、砖瓦、木材等能够和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宁静的景观。不经乡村要成为当地风土文化的载体,城市也要成为当地文化与历史文脉的产物与载体。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适当保留传统街区、使用当地景观元素符号、传承风土文脉等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国的乡村建设的小城镇化,小城镇建设的大城市化,大城市建设在生态环境与乡土文化建设方面应当走向“大城市建设的小城镇化,小城镇建设的乡村化、乡村建设的乡土化。”
4、空间布控与环境规划的设计
山高水长,竹翠林茂,炊烟袅袅,五谷飘香,春明景和,人寿年丰。这大概就是农村“田园风光”的一幅素描。它体现出的,是农村的古朴、富庶、兴旺、和谐;它展现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魅力;它显现出的,是农村的和谐与品位。
乡村的一般格局为中间方孔部分为居住用地周边圆环部分为耕作用地,这就决定了他的功能布局为中间居住用地周边为农耕用地。在景观植被的选择运用上温度带和特定植物习性对乡村造成的因素不考虑。乡村景观设计的选择原则大概可以概括为效益与美观并重.乡村的田间地头往往能看到大片的漂亮的开花果树,在这里种植的果树就不仅仅只是承担绿化以及美化环境的作用,他还是果农的经济来源。
在景观铺装的选材上乡土景观会采用当地资源中已有的石材、木材等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地域特色更能节省资金。在景观铺装手法上乡土景观自然地随意性铺装方式比较多。以景观安全格局为骨架,补贴新的开发建设和新的功能区,形成富有活力的新城或新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在乡村规划中,村庄、农田、林园、水利、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重大事项,必须通盘考虑,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好的规划能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田园风貌上给以有意识的保护,并加以发扬,使之成为吸引投资、吸引外来客人的亮点,成为发展经济的平台。